close
Cheers雜誌 記者:黃采薇

或許你已經具備未雨綢繆的觀念,懂得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投保。
但你確信你的保障夠力嗎?急難意外時能發揮作用嗎?趕快來清點你購買了哪些險種和保障範圍!

「沒這麼衰啦,意外不會降臨到我頭上!」這種鴕鳥心態是否是你一張保單也沒有,或買了保險,卻總弄不清楚保障範圍的罪魁禍首?

蒙特詩國際公司行銷副理胡曉霞對這點特別有感覺。從小被母親灌輸「保險」的觀念,她22歲就買了人生第1張保單,到現在,醫療、意外、防癌險一應俱全。十幾年下來,這些保單從來沒有發揮實際效用,但胡曉霞說,多了分保障,讓她很安心。

反倒是周遭朋友,多數人是遇到事情,才知道自己保障不夠,尤其經過許瑋倫車禍震驚之後,身邊問起意外險的人,也變多了。

很多人忽略,買保險不是「衰」或「不衰」的問題,而是懂得未雨綢繆的理性態度。沒錯,意外事故發生機率很低,但誰敢說,一生當中,不會歷經一、兩次小手術?

而住院費用呢? 精打細算出來,嚇死你!

保險越早開始越划算

在業界多年,ING安泰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順才聽多了明明買的是儲蓄險,卻在意外發生時要求理賠的糊塗蛋,讓他直嚷嚷,想要親自下海當業務員,幫大家解決疑惑。

其實保險商品並不如想像中複雜,尤其是年輕時投保內容,大抵不脫幾種:

壽險:身故可獲得理賠。
意外險:身故可獲得理賠,但只限出於意外事故。
醫療險:住院醫療補貼。
意外醫療險:住院醫療補貼,但限出於意外事故。
防癌險:醫療補貼,但只限於癌症治療。

除了意外險,其他險種幾乎根據年齡不同而有調漲,尤其現在保險公司幾乎年年調整保費級距,越早投保,越划算。

壽險 每年檢查保障夠不夠

但是,投保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不能忘記──一定要隨著家庭和工作狀況改變,調整保險內容。

其中,壽險和意外險理賠額度就和家庭經濟息息相關。舉例來說,一個30歲,育有2個孩子的已婚女性,身上背著400萬房貸。

投保時,首先要考慮若有萬一,她身後的債務必須能夠完全清償,因此,壽險額度最好在400萬元以上。

若求進一步保障,她還可以把2個小孩成年前的生活費算進去(目前保險業界1個小孩約估計250萬元左右),再加上支應另一半6個月的家用金,往上加碼。

醫療險 日額3,000元以上較有保障

「生病住院」的代價,越來越高了。醫療費用年年漲,由政府買單的健保也財務困窘,虧損消息頻頻見報。

但普通單人病房每天價位約在2,000~3,000元,請看護1天要多1,000元開銷,若加上住院期間損失的薪水,動個小手術,3、4萬元就不翼而飛。

因此,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經理賴美蓉建議,醫療險要夠保障,最好把日額調到3,000元以上,若發生醫療必要住院時,一天可領回3,000元,再搭配「實支實付」醫療險補貼不足。
目前市面上的醫療險大抵分為兩種:終身醫療險和1年期醫療險,前者繳費一段時間(10年期、20年期都很常見)之後,就會有一筆金額在「醫療帳戶」裡,用到用光為止,屆時身故之時,還可把剩下的金額領出。

另一種則是附屬在壽險主約下的定期醫療險,以1年為期,保險可到70或75歲。它比終身醫療險保費便宜得多,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優先選擇,然而,這類險種至多只接受75歲的保戶,年紀再大的就不再受理,所以,兩者互相搭配較有保障。

防癌險 60%住院醫療險、40%防癌險

此外,近年防癌險雖然熱賣,但弔詭的是,治療過程中開銷最大的「自費藥」,卻鮮少在保險公司給付之列。

所以,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即使投保防癌險,也不要所有額度全部砸下去。一般建議,所有醫療類保費可以60%放在住院醫療險、40%放在防癌險,但若有家族病史,購買單位數就該往上增高,並在投保當初就問清楚,該保單對於癌症給付範圍為何。

投資型保單 選對可以省保費

投資型保單不只讓你過過投資癮,搭配得宜,還可以省保費。

尤其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,以投資型保單加購壽險,相同保費通常可以買到更高額度;同樣買醫療險,以投資型保單為主約、醫療險為附約的保單,也會比單買醫療險還要便宜。然而,這種搭配投資型保單購買的醫療險,保障內容和單買醫療險並不相同,消費者可從理賠額度和給付項目,考慮要以何種形式購買醫療險。

除此之外,英國保誠人壽業務經理游靜怡表示,投資型保單還連結基金,由保戶自負盈虧,還可讓你過過投資癮。

業務員說辭 不要盡信

而你的保險業務員,絕對是決定你的保障有力與否的關鍵。

胡曉霞的妹妹有次因為急性盲腸炎住院開刀,業務員居然表示這類手術不能理賠,還好家人機敏,主動和保險公司聯繫,得到「可以理賠」的回覆之後,業務員才很不好意思地說,之前是他搞錯了。

這件事情之後,胡曉霞更加注意業務員的素質。就她所聽聞,業務員疏失所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案例,可不只這一項,過去還曾經因為保險公司每月結1次帳,業務員收了錢之後挪作他用,意外發生後,「到底什麼時候投保的?」讓雙方爭議許久。

尤其早期「人情保單」浮濫,媽媽型業務員發揮甲級鄉村動員令,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。
所以,身為消費者的你,以下幾點不可不留意:

第1, 投保意外險,職務類別變更時,主動通知業務員。意外險保費依照工作風險分為幾等,以ING保額200萬的意外險為例,26歲的空服員若轉職為地勤,每年保費將由12,160元降為2,700元,近萬塊差距,你絕對不敢說轉職和保單沒關係。

若由內勤工作轉任業務職,已經不再適用原先意外險收費標準,若發生事故,保險公司可是有資格依照合約,只按比例理賠。

好的保險公司和業務員一定會定期和客戶保持聯絡。林順才強調,在ING,業務員被要求1年至少要和客戶見面1次,重新討論合約內容。除了職業變更可能影響意外險保障金額外,家庭成員和婚姻狀況異動,你的保險規劃也得跟著改變。

第2,投保時過去的病例不論大小,都要事先講清楚,最好以白紙黑字寫清楚。業務員作為保戶和保險公司間的聯繫人,這樣作業方便,也減少爭議。若轉換保險公司,也注意該公司有沒有「既往病症」不受理的情況。

第3,除非特殊狀況,否則「絕對不要中途解約」。賴美蓉提及,尤其是民國85~90年在預定利率高的時候買保險,保費都比現在便宜,更要繳到最後,別因為看到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投資型商品就心癢難耐,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。

保險公司制定保費,和商品設計時的預定利率息息相關。利率高時保費較便宜,當利率下滑,保險公司的成本也會因此墊高,其中的利差,幾乎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,在民國85~90年,利率高檔時期買儲蓄險的人,常常遇到業務員向你推銷新產品,要你考慮換換看。

部份保險公司會絞盡腦汁說服客戶,改變當初的投保方式。而且,「在行內大家都知道,不能用『解約』,一聽到這個詞,對方就知道,這一定吃虧,所以通常會改用『延長期限』、或是『轉』到別的險種,給予建議,」一位業務員透露,因此消費者判斷時更要警覺。

理財作家劉憶如建議,要確定保單是否夠有保障,最好的方法,就是「交叉比對」,把A、B兩家公司的保單給對方業務員檢視,自然能挑出其中保障比較不足的部份,然後找到在預算之內,最適合的投保方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ojenny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